“要搞好农业,光有钱、有热情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要懂技术,更要和当地产业发展规划相协调。”陈文光说。为此,三台县还专门开设“成长课程”,为半路出家的家庭农场主补课。
家庭农场发展的另一个问题,是如何管理规范。不少家庭农场由以往的大户发展而来,种植方面是一把好手,但管理、品牌、营销,却是他们的短板。根据周义胜的理解,不少地区的家庭农场都注册为个人独资企业,这意味着家庭农场具备现代企业的某些元素。“绝不仅仅是会种地即可。”周义胜说。
这一点也得到了四川省社科院副院长郭晓鸣的认可。“家庭作坊需要向现代企业转变,对经营者的要求也提高了。”郭晓鸣说,除此之外,对防治虫害、配送、储运、机械化等服务的需求也将大幅增加,这些都依赖于外部机构。“要对接好创业热情与产业发展,还需要鼓励扶持专业公司,这其中也蕴藏着新的创业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