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良明的葡萄园成了搅动潼川镇水果产业的“鲶鱼”。2014年,岳良明在葡萄林间种的西瓜个大汁甜,被远近的客商一窝蜂抢购完,深深刺激了周边村民。“照着我的做法,每亩葡萄每年纯收入肯定能过万元。”岳良明颇有些得意,在他眼里,三年后,潼川镇的葡萄将打响品牌,也能带动更多果农致富。“家庭农场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推动机械化。”三台县土地流转中心主任周义胜说,为了节省劳动力成本,家庭农场的适度规模经营,往往伴随着农业机械化。三台县第一个家庭农场主宋仕俊就是个好例子:2011年,他流转了220亩河滩地,采取机械化的方式种植花生和土豆,当年就获得了很好的回报,也带动了周边农业机械的推广。
给家庭农场主补一堂“专业课”
为防止过热情绪“烧坏”产业秩序,三台县专门为家庭农场注册设置了“考察关”——由农业部门对申请人进行资质审核。一方面是审核种植面积是否达到一定规模,另一方面也要考察其发展思路,对规划进行把关,以规范和引导家庭农场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