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银监会为例,针对新常态背景,他们强调“突出改革主题推动工作、坚持问题导向改进工作、严守风险底线强化工作、制定项目清单落实工作”的思路,让金融业呈现出了一个全新的态势。
无一例外,与日益复杂的农村金融市场相比,改革者对制度的设计往往需要一些时间来消化,各参与主体的利益诉求点不会很快得到实现。
对“三农”实体而言,其对资金“如狼似虎”的饥渴,更希望相关方力解其燃眉之急。这也正是“鲁叶芹”、“史治军”们面临的核心问题所在。“究其原因:一是符合农村需求的金融产品太少,专业化水平明显不足;二是农村市场秩序仍较混乱,风险很高,金融服务难以实现彻底渗透;三是包括增信、担保在内的辅助支持系统没有建立起来,农村金融缺乏活力。”凭借对“三农”更接地气的观察,辽宁省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如此展开剖析。
在农金机构看来,他们关心的则是更具针对性、更高执行效率的政策措施何时到来。“现在国家提倡的一些政策,从设计到落地生根,过程很不匹配。”上述山西县级农信联社负责人表示。他的苦恼在于,一家小企业尽管有厂房、办公楼,但缺少土地证、房产证,重要的是在地方“没人管理确权事宜”。这种情况下银行如果单为响应国家号召支持它,无形中放大了银行的不良风险。
“政府部门既要我们创新金融服务方式,又要服务小微企业发展,关键是缺乏有效担保机制,地方金融机构只能是‘骑驴看唱本’,做姿态的成分很大。”某金融机构负责人说出了自己的疑虑……
这些担忧既表明了改革的难度,也显示出金融改革还有更大的空间。诸如改革要以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着力构建外在辅助支持系统;充分发挥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合力效应,努力提供符合农村需求的精细化产品等,或许是2015年继续推进改革的题中应有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