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观察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
成都完全可以成为
旅游目的地发展的样本城市
“穷家富路”是中国人的一句老话,旅游的过程无疑更是消费的过程。旅游业出现的新进展,反映了人们的消费结构和消费模式的变化。近年来,人们对旅游消费的需求日益增长,并且呈现出多元化、个性化的态势,从早期的跟团游到如今风靡的自由行、自驾游、豪华游乃至定制游,新兴旅游业态频出,旅游的概念也不断丰富,对旅游品质和旅游体验的追求成为人们的重要诉求。戴斌表示,对于一个优秀的世界旅游目的地城市来说,游客在该目的地的总体花费一定是要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另一方面,消费结构方面也是比较优化的。也就是说,游客在目的地的消费不仅仅是在景区景点的消费。一个优秀的世界级的旅游目的地必须要有核心的旅游吸引物,但是如果游客在目的地的主要消费只是在景区的门票上,那么整个产业结构一定是有问题的。
市旅游局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来蓉游客人均消费为1184元/人,比去年同期增长11.2%。从游客消费额及其投向可见,旅游对相关产业具有带动作用,体现在购物消费增幅较大,提高了1.8个百分点。购物消费仅是“冰山一角”,旅游涉及范围较广,与交通、住宿、餐饮等行业都有重要联系。据统计,游客花费主要投向以交通、住宿、购物、餐饮为主的消费项目,四项消费占总消费额的比例为86.3%,四项消费比例与去年同期相比提高了4.6个百分点。对此,戴斌表示,一个优秀的世界旅游目的地城市的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两个指标,第一是到访游客在本地的人均消费总额和经济收入总量;第二个就是消费结构。从这两个指标来看成都这两年发展都是令人欣喜的。
在戴斌看来,成都作为世界旅游目的地城市的吸引力不止有杜甫草堂、武侯祠这样一些传统的景区景点。宽窄巷子、玉林路等等这样一些充满浓郁成都生活气息、传统与现代兼容的地标对游客的吸引力也是非常大的。“当代旅游发展理论和实践都表明,没有本地生活方式和商业环境的支撑,旅游目的地建设仅靠景区景点是绝对无法完成的。而成都在我看来,是一个非常好的生活型城市,完全可以成为大众旅游和国民休闲时代旅游目的地发展的样本城市。”
来蓉游客消费水平的提升和消费方式的多元化,使得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迫在眉睫。要发展旅游业,已经不能再单靠景区建设、收入靠门票价格这样的“老套路”了。对于新时期的成都旅游的发展。戴斌提出了三点建议。一在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培育上,不仅要强调成都传统的历史是人和自然文化资源,更要从本地的生活方式和商业环境入手,把成都打造成一个具有现代气息、时尚感的旅游目的地。以此吸引更多的年轻人,特别是中高收入的人群来成都观光游览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