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过多久,该总经理就"神秘失踪"。而审计署对原国家电力公司领导班子进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结果堪称"触目惊心"。审计署的报告称,1998年-2002年期间,该公司损益不实情况比较严重,累计少计利润78亿元。更为严重的是,因为决策失误该公司国有资产遭受重大损失,涉及金额78.4亿元,其中因个别领导人违反决策程序或擅自决策造成的损失或潜在损失就达32.8亿元,占42%。
一边是负责人轻易"违反决策程序或擅自决策"造成重大损失,一边是"哭穷"要补贴,这与高度垄断和缺乏监管的体制密切相关。
种种问题不是偶然,亦非个案。当政府监管乏力时,低效率、利润"沙漏"和哭穷,是这类垄断央企的"三板斧"。
更重要的是,当垄断利润将其滋养成巨无霸之时,它往往会有冲动绑架公共利益,进而制约下一步改革。
2000年,电力体制改革需要进一步实施,就遭到了中国电力公司的坚决抵制,称如果拆分国家电力公司,就会破坏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把电力搞乱,把社会搞乱。甚至在中央作出电改决定之后,高层次的改革研讨会上有人声称:"刚有几度电用就忘乎所以?什么厂网分开,竞价上网,资本主义的那一套,学它做什么?"
当时,反对改革的舆论制造者提出所谓"十年之约"。改革之锤落下之后,垄断者还利用强大的博弈能力延缓方案的上报时间,改变方案内容,以"安全性""公益性"说辞影响决策。如果决策者没有"壮士断腕"之决心,是万难将改革推进的。
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鉴往知来,中国铁路体制改革既有国际经验,又是全民共识,正是最佳改革时机。与其等"怪物"长成,重蹈电改覆辙,莫若抓住时机,将改革尽快推进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