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常熟农商行已经拥有2万多小企业和微小企业客户,“我们的市场占有率在24%左右。”徐惠春告诉记者,“农商行的差异化优势主要集中在做小微企业和三农贷款方面。”
这一说法在当地一股份制商行的银行人士处得到了佐证:“常熟的民营经济比较发达,多数分布在郊区,常熟农商行在郊区网点分布上有天然的优势。最大的优势是它的网点优势。” 该人士补充,在当地常熟农商行和中国农业银行常熟分行(以下简称“常熟农行”)的经营状况差不多。早年常熟农商行就脱胎于常熟农行,这两家银行网点规模差不多,在数量和地域分配上都是一比一的。即使后来常熟农商行在一个新的地域开设分支行,常熟农行也会紧跟着在同一地域开出分支行,反过来也一样。
上述人士表示,总体而言,在常熟当地,两家银行网点规模、盈利规模都是差不多的。但是常熟农商行要比常熟农行有钱,主要是因为常熟农行的利润要上缴一部分到苏州,常熟农商行就是常熟当地的,盈利不用上缴,赚多少就是多少。
团队建设引质疑
“但现在常熟农商行很大的问题是它的团队建设堪忧。”农行一资深银行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农信社早年人员都在农村就近招募,很多人高中都没毕业,读个金融班就招聘进去了。到目前为止,很多业务员接受三个月速成的业务教育就上岗了。直到前两年,还有父母亲退休了子女来接替工作这种“世袭制”的做法。
上述人士透露说,1996年常熟农行和常熟农商行分离时,员工大都不愿进常熟农商行,最后通过考试筛选,合格的就进了常熟农行,其余的去了常熟农商行。因此这两行人才基础就不一样。后在常熟农商行做的时间长了,很多人成了中层骨干。业务素质本来就不是很高,再加上这两年银行利润非常高,常熟农商行因为自己的网点优势经营得也好,他们就是坐在那儿啥也不干也赚得比别人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