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楼”变身文化空间
随着十指滑动,一曲舒缓的《星星小夜曲》从琴键间流淌而出,听众驻足聆听……这是昨日中午,位于锦江区甲级写字楼仁恒置地一楼,员工们聆听钢琴曲的一个场景。
借助“一楼”公共空间,锦江区正创新发展楼宇公共文化服务。今后,不仅是仁恒置地这样的甲级写字楼,在锦江区的其他有一楼空间的楼宇里,类似的文化活动将成为一种常态。
记者了解到,锦江区目前共有5000平方米以上的重点楼宇85栋,超甲级写字楼4栋,甲级写字楼5栋,总量和规模均居成都市第一,借势区域内楼宇资源基础优势,锦江区将商务楼、写字楼、科研楼宇、标准厂房、城市综合体、保护建筑等的“一楼”(或公共空间)变为公共文化场所,全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能级,“一楼文化”被纳入2017—2018年度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制度设计研究课题。
按照规划,该区将在2018年完善品牌顶层设计,完成城市楼宇“一楼文化”试点,并完成研究课题结项;2019年—2024年推广城市楼宇“一楼文化”,并建成“一楼文化”联盟;2025年,建成具有全国性影响力、有可复制性的“一楼文化”城市文化品牌。相关负责人表示,锦江区将精准选择目标楼宇、精确定位服务人群,精细策划文化项目,把高效推进课题研究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践相结合,探索将“一楼文化”打造成国家政策的宣传平台、先进文化的传播平台、楼宇文化的展示平台,形成具有可操作性和推广价值的制度设计成果,力争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制度设计研究提供“锦江样本”。
“助力建设世界文化名城,锦江区‘一楼文化’课题找准了发展公共文化的抓手。”省社科院原副院长、二级研究员李明泉对锦江区“一楼文化”给予高度评价。他表示,“一楼文化”可以充分激发市民的参与热情,开发潜力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