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400-633-4033
来自贵州扶贫一线的报告:山乡巨变
2019-02-12 23:41:06  |  新华网  |  李银 黄全权 杨洪涛 向定杰

拓宽山洞变隧道,要让大车开到家门口!女党员邓迎香接过担子,寻支持、找资金,组织村民咬着牙继续挖洞……

13年。216米。隧道终于通车了。

浸着汗与血的这条路,燃掉了蜡烛2300余支、煤油100多公斤,打了2000多个炮眼……

贫瘠与绝望,希冀与梦想……不踏上贵州的土地,不置身茫茫大山,你很难理解一条“路”与这块土地千百年来的万千纠缠。

古籍,是最真实的刻录者。

92.5%的面积为山地和丘陵、73%的面积为喀斯特地貌、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

“驿站之险远最苦者莫过于黔省。”康熙年间,贵州巡抚佟凤彩如此叹息;“连峰际天兮,飞鸟不通。”被贬至龙场驿时,王阳明这样形容当时的贵州;从秦朝开五尺道始,历经千余年,贵州的交通依然处于“孤岛”状态……

又何止是“孤岛”。当大山隔绝了一切,贫瘠、落后……也就成了这片土地相生相伴、挥之不去的印象和痛苦记忆。1978年,贵州全省的经济总量只约占全国的1.27%。

时间,是最伟大的书写者!

70年,40年……有时只是普通的时间刻度。但是,当70年满载了一个政党亲民为民的幸福承诺;当40年释放出山川大地蕴藏的活力;当新时代的号角集聚起奋斗的力量……满蘸激情与梦想的时光之笔,又会在中国西南的这块土地和群山中书写出怎样的奇迹?

大地苏醒,群山回响。

这不再是你理解中的“一方孤岛”——

2.1万——这是在贵州大山中拔地而起的桥梁数量。这个令人惊异的数字,不仅蕴藏了数十个惊艳业界的“世界第一”,更如同巧夺天工的细密工笔,将这个古黔之地县县通高速、高铁零突破等一系列雄心勾连为现实,让关于“路”的梦想尽情铺展。

世界高桥前100名中,46座在贵州。

4小时——这是从贵州黎平县肇兴侗寨乘高铁分别到达广州、重庆的时间。“广州吃早茶——中午听贵州侗族大歌——晚上吃重庆火锅”已成为鲜活的场景。这背后,是一个打开“山门”的真实贵州: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突破6400公里,综合密度全国第3,高速出省通道达到17个;高铁营运里程1214公里,铁路出省通道达到14个;国际航线达到20多条……

这不再是你印象中苦甲天下的“落后穷困”——

9.1%——这是2018年贵州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已连续8年位居全国前列,实现了经济增速从“落后”到“跟跑”、再到“领跑”的历史性转变。2012年至2018年,贵州经济年均增长11.6%。

按下“快进键”、跑出“加速度”的贵州,2018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716元,是1978年的88倍多。

9500家——这是贵州当前大数据相关企业的数量。苹果、高通、微软、阿里巴巴、腾讯、华为等互联网领军企业扎根,大批本土企业也快速成长……高科技与创新的基因从此深深植入这片大山。

这已是一个喀斯特高原上你难以想象的“生态画廊”——

132万亩——这仅仅是赤水这一个县级市的竹林面积。置身其中,满目青翠,枝叶作响,绿色长廊之中,呼吸之湿润让人沉醉。

57%——这是目前贵州的森林覆盖率。这个数字比20年前增长了几乎一倍。武陵山主峰梵净山,7000多种野生植物和动物并存、繁衍,是地球同纬度生态保持最完好的地区。赤水之滨,乌江之畔;乌蒙腹地,武陵山脉……10多年来全省森林覆盖率每年增长1%,水土流失面积每年减少1%。

……

从千年孤岛到四通八达,从苦甲天下到经济增速领跑,从石漠化肆虐到生态画廊……鲜明的图景、剧烈的反差之间,一块土地奔跑奋进的足音清晰有力,一个巨变频仍的时代也无声跃出!

山中人

有时,读懂一村、一人的命运,才能真正认识一片巨变中的土地。

——海雀村

这是乌蒙山区深处毕节市赫章县一个不起眼的小村子。

30多年前,这里黄沙遍地、一贫如洗。

“海拔二千三,人均三十三,山上光秃秃,地里粮荒荒。”海雀村村支书文正友说,上世纪80年代的海雀村森林覆盖率不足5%,人口增长率高达13‰。全村168户、730人皆为贫困人口,住的是杈杈房、茅草房。以地为席,与畜同居,过着“家家断炊、衣不蔽体”的日子。

千百年的贫困,沉重如山!

本文共5页 12345
更多关于【精准扶贫】的新闻
[下篇文章] 内江市威远县发生3.3级地震 震源深度6千米
[上篇文章] 雅安打造雅茶品牌 勇当川茶产业发展排头兵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联系 | 加盟合作 | 联系我们
西南网络旗下网站,西南在线。
Copyright © 2006-2020 swol.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南网络SWNIC.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