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采访了解到,自贩婴案件从2007年左右开始在凉山出现以来,警方不断铁拳出击,形成了巨大震慑。当前凉山地区的贩婴案件已降至历史最低点,近两年来收网的案件基本是通过对过去的线索进行追溯发现的。
打击买方市场、治穷治愚方能釜底抽薪
“贩婴现象一直没有禁绝,很大原因在于买方市场的坚挺。”一位民警说。
四川近年来侦破的贩婴案件表明,婴儿买家主要集中在福建、广东、山东、河南、河北等地。
贩婴案件涉及人员多、链条长、地域广,侦查线索容易中断,再加上嫌疑人往往以虚假名字交易,人贩子被抓获后,难以查找收买方,缺乏证据印证犯罪嫌疑人的供述,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对此类案件的打击难度。
同时,一些婴儿买入地户籍管理混乱,一些买家采取各式各样的方法逃避DNA比对,也让解救工作面临困难。
“过去在对买方市场的打击上存在‘失之过软’的问题,根据刑法修正案(九)规定,凡是收买被拐妇女、儿童都将被追究刑事责任。”一位民警说。
多名接受采访的凉山基层干部表示,要实现真正的釜底抽薪,一方面需要拔掉“穷根”,另一方面需要让更多的老百姓知法、懂法、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