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10家民营资本参加首批的5家民营银行试点工作。民营银行来了,会采用何种经营模式?钱放在那里安全吗?在近期的《新财富夜谈》里,叶檀携手长城基金宏观策略研究总监向威达、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员宋泓均、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宏观经济研究主管温彬,一起解读民营银行。
民营银行与国有银行
差异化竞争
让民资办银行,这个曾经被认为天方夜谭的事情,如今真要发生了。由银监会牵头推进的民营银行试点工作历经9个月的蛰伏,终于有了突破性的进展,首批民营银行试点名单于3月11日公布,第一批的5家民营银行是由10家民营企业发起的,分别是浙江的阿里巴巴与万向,深圳的腾讯与百业源,上海的均瑶与复星,天津的商汇与华北,温州的正泰与华峰。此次试点的民营银行每家的发起人不得少于两家民营企业,为了让百姓放心选择的都是资金实力雄厚的民企。
叶檀:接下来将有很多的民营资本进入银行业,我们已有很多银行了,为什么还要设立民营银行?
宋泓均:我认为这是一种尝试,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作为一种国有商业银行的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