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400-633-4033
利率市场化改革深化 银行理财产品转型迫在眉睫
2014-01-20 11:17:06  |  金融时报  |  金融时报

2013年下半年,银监会在推动银行理财产品转型上已经出台实质性举措,9月末银监会业务创新监管协作部已经批准国内11家(后扩大到14家)商业银行开展理财资产管理业务试点,同时还将进行债权直接融资工具的试点,各家银行的试点额度在5亿至10亿元之间。

银监会的这一举措,无疑是对去年7月初国务院发布的《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国十条》)的进一步深化与落实。《国十条》提出“盘活存量资金,用好增量资金”后,银监会随即提出了十个方面的措施与之对应,其中明确提到“引导银行理财产品对接实体经济,让银行理财成为债券融资、直接融资的重要工具”。这次银监会推出的债权直接融资工具以及资产管理业务的试点表明政策的“靴子”已经落地。

从对理财产品的影响来看,债权直接融资工具的运用将直接冲击现有的以预期收益率为主的理财产品发行形式。目前大部分投向非标准债权类理财产品,通过信托、券商等“通道”进行投资,信托和券商不会承担起主动管理的职能,风险仍然留存在银行端。由于采取了预期收益率的形式发行,无论是宏观环境的变化还是融资企业经营情况的变化都无法反映到理财产品的价格中,这无疑使得银行面临刚性兑付的巨大风险。

在运用债权直接融资工具的情况下,银行可以像保险债权投资计划的受托人一样,通过资产管理计划发行债权融资“受益凭证”,向理财产品的投资者募集资金,然后投向融资企业。这种“受益凭证”一方面可按照份额发行,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二级市场进行交易,使得无论是宏观环境还是企业经营情况的变化都可以通过“受益凭证”的“价格”反映出来。银行由此将彻底摆脱刚性兑付的风险,并由此回归代客理财的本质。而投资者在拥有自由申购、赎回权的情况下,将最终回归理财产品的风险承担者的角色。

债权直接融资工具以及未来还将出现的更多创新工具,都是银行理财转向资产管理业务的手段,这一方面是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的客观要求,也是利率市场化未来将引致的必然结果。

考虑到债权直接融资工具以及银行开展资产管理计划将面临二级市场交易等各种挑战,因此,此次试点最终能够成型的产品还并未达到上述的理想状态。但无论如何,这仍然是监管层推动理财产品转型的具有重大意义的举措,将提升商业银行自主管理能力,同时令理财产品“去通道化”步伐向前迈进一大步。另外可以预见,非银行机构通道业务的削弱必将改变现有整个资产管理市场格局,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的市场竞争力有望进一步增强。

本文共2页 12
更多关于【利率】的新闻
[下篇文章] 2013年上海银行业资产总额接近10万亿元
[上篇文章] 浦发银行副行长刘信义离职 或赴任国盛集团总裁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联系 | 加盟合作 | 联系我们
西南网络旗下网站,西南在线。
Copyright © 2006-2020 swol.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南网络SWNIC.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