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 出租车可由多名乘客拼车,名曰“合乘制”,坐几个人由司机决定。
新加坡 交通高峰期间,空车上路将被罚款,出租车中乘坐少于4人,需要办理通行证,实际上是变相鼓励民众拼车。
为新加坡一辆机动车上的车载感应式预付费收费卡,可以用于自动扣缴拥堵费和停车费。
新加坡通过分时段对进入闹市区的不同类型车辆收取不同的拥堵费,以减缓闹市区的交通拥堵。同时也对机动车采取总量控制,根据道路网络增长速度和测算不同类型道路平均时速来决定每年发放多少拥车证。这些拥车证通过公开竞标拍卖,价高者得。 新华社发
延伸阅读
“拼车”推广不易
“拼车”是近年来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其带来的利弊争议也备受舆论关注。据统计,我国合法营运的出租车目前已超百万辆,行驶中只载单一乘客的出租车约占70%。“拼车”支持者理由有三:首先,社会资源应该被有效地利用,“拼车”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出租车利用率;其次,“拼车”可以增加出租车司机的收入;此外,还可以满足一些打车市民的需求,是一件三全其美的事情。
不过,出租车“拼车”看上去很美,但因现相关法规不完善,很难推广开来。2010年,哈尔滨、杭州、南昌、成都等多个城市就开始出租车“拼车”。青岛更是早在1991年便出台相关规定,允许出租车进行拼车,但需要满足两个前提,一是乘客必须顺路,绕道不得超过两公里;二是后上车的乘客必须征得第一位乘客的同意。双方均按照计价器显示金额的70%收费。但该规定出台后却遭遇尴尬,并未出现预期的“拼车”成风,反而几乎无人问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