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起当年的情景,已经是戴氏教育集团董事长的戴国斌先生还是显得格外兴奋。“那个年代,学生可以选择的培训项目很少,培训学校也不多。创业之初,我们学校也非常谨慎,经历了不少波折。一方面是家长和学生的培训意识不够,另一方面,成都培训学校本身的发展还没有多少成功的蓝本可以借鉴,完全靠我们自身去摸索。”他说,当初一个一个给家长和学生介绍参加外语培训的好处和优点,让大家更多了解培训的优势,慢慢地才得到了大家的接纳和信任。
其实,在上世纪80年代,培训学校要找到太多生源也不容易,原因并不是大家不愿意提高成绩,而是因为大家的意识和家庭经济条件还没有到那一步。同时,有条件的家庭也更愿意选择到平时自己上课老师家里去接受补习,或者请家教。
或许正是这样的现实,造就了除了少数几所正规的培训学校外,更多的早期教育培训创业者,选择了“游击队”式的发展形式。不少当年的创业者,在谈到那段经历时至今感慨万千。当年,很多人都在小区找一套小房子,有部分是在自己家里,只有部分条件好点的人租一两间小教室搞培训,“自称培训学校,其实顶多算是家教中心,参与上课的老师也很少。”
时过境迁,他们现在回想起来,多了一些淡然,少了一些忧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