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前不久,成都市委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部署要求,召开了市委十三届三次全会,就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加快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作出决定,明确了美丽宜居公园城市“三步走”的发展目标和建设路径:到2020年,加快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公园城市特点初步显现;到2035年,基本建成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开创生态文明引领城市发展的新模式;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美丽宜居公园城市。
在昨日召开的解读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系列新闻发布会上,相关负责人进一步介绍了成都以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建设为主体,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情况。
提升公园规划营建水平,丰富公园内涵,提高市民获得感和宜旅度。图为小巧精致的成华公园
交子公园是公园形态与城市空间有机融合、建设公园式社区的有效探索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
加快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
201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时听取了天府新区规划和成都市新一轮总规修编的主要内容汇报,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指出,“天府新区是‘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节点,一定要规划好建设好,特别是要突出公园城市特点,把生态价值考虑进去,努力打造新的增长极,建设内陆开放经济高地”,这既是对天府新区推动高质量建设提出的重要指示,也饱含了对成都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的殷切希望。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以全球视野、国际标准、时代要求规划建设好天府成都,成都市委高起点谋划成立了公园城市规划研究院,并委托联合国人居署、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中央党校、中国社科院等国内外权威研究机构,深化对公园城市内涵、公园城市形态、绿色生态价值、消费场景、市民生活品质、城市品牌价值等重大课题的持续研究。在此基础上,对城市总规用公园城市的理念进一步优化并编制公园城市规划。
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是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一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的重要指示精神的重大部署。公园城市作为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的发展高级形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生态文明为引领,是将公园形态与城市空间有机融合,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相宜、自然经济社会人文相融的复合系统,是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的现代化城市,是新时代可持续发展城市建设的新模式。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公园城市的指示,是城市规划建设理念的升华,蕴含大历史观、体现哲学辩证思维、充满为民情怀,内涵极其丰富。公园城市奉“公”服务人民、联“园”涵养生态、塑“城”美化生活、兴“市”绿色低碳高质量生产,包含“生态兴则文明兴”的城市文明观、“把城市放在大自然中”的城市发展观、“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城市民生观、“历史文化是城市灵魂”的城市人文观、“践行绿色生活方式”的城市生活观。公园城市理念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体现了城市文化与人文精神传承的文化价值、天人合一的东方哲学价值、顺应尊重保护自然的生态价值、城市形态的美学价值、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人本价值,将引领城市建设新方向、重塑城市新价值。
前不久,成都市委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部署要求,召开了市委十三届三次全会,就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加快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作出决定,明确了美丽宜居公园城市“三步走”的发展目标和建设路径:到2020年,加快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公园城市特点初步显现;到2035年,基本建成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开创生态文明引领城市发展的新模式;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美丽宜居公园城市。
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全会精神
为推进美丽四川建设贡献力量
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强调,要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坚定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大规模开展绿化全川行动,坚决打赢污染防治“八大战役”,实施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五大行动”,切实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落实省委全会精神,成都市坚持用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建设引领城市发展,这是新发展理念在城市发展中的全新实践,是成都在“一干多支、五区协同”中发挥“主干”作用的重要方面,是推进绿色生态价值转化的重要探索,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抓手。
成都市提出,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自觉运用公园城市理念指导工作,将公园城市的重大要求落实在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工作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服务人的全面发展,强化高品质生活、高水平服务供给、高效能治理,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彰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价值,让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战略。贯彻山水林田湖城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把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放在生态文明建设首要位置,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坚持“一尊重五统筹”总要求。尊重城市发展规律,统筹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统筹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统筹改革、科技、文化三大动力,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统筹政府、社会、市民三大主体,提高城市工作全局性、系统性,统筹推进、久久为功,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绿色化同步发展。坚持突出公园城市形态。用科学规划组织城市建设,将公园城市理念贯穿于国际门户枢纽、主体功能区布局、城市格局优化、特色镇(街区)和美丽乡村建设,构筑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大美形态,彰显城市创新创造、开放包容的文化特色,实现人、城、境、业和谐统一,充分绽放独特的自然人文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