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云南省永德县大雪山乡蚂蟥箐老街一组的村民王朴生怎么也想不到,澳洲坚果成了他家脱贫的果子。因为老母亲多病,孩子年幼读书,加上早年间的苞谷和甘蔗实在难以支撑家里运转,王朴生一家一直在贫困的“锅底”打转转。
精准扶贫对接贫困户。县上为王朴生无偿提供坚果种植技术和种苗,派专人辅导,40多亩坚果林经过王朴生几年的精心抚育,终于结成了“脱贫果”。2016年,坚果给王朴生全家带来2万多元的收入,2017年接近4万元。
澳洲坚果为啥漂洋过海来到永德县落户生根呢?这还得从68岁的毕家福说起。
在永德县,毕家福被称为“坚果之父”。这位面容黧黑,双手长满老茧,腰身微弯的老汉,20多年前在大雪山乡种下了第一棵坚果树。
大雪山乡长年广种甘蔗,因市场波动,糖厂常常对蔗农“打白条”,农民的收入经常是看得见摸不着。不调整种植结构就没有脱贫的出路,更谈不上致富的门路。偶然接触到澳洲坚果的知识,让甘蔗种植能手毕家福眼前一亮。
“说干就干,我先走路,再搭车,费了两天才到临沧城里,找到了科协的领导,打听种植澳洲坚果的条件和技术。”毕家福说。
山里农民对新作物、新技术的渴求,让科协和大雪山乡决定支持毕家福试一试。几经周折,1997年8月,100棵坚果苗在大雪山乡种下了,第三年就有一株结果50公斤,毕家福当年就以每公斤20元销售出去。到第四年,10余株结果500公斤,到2001年,澳洲坚果就给毕家福带来上万元的收入。大雪山乡轰动了,县里、市里也派人来了……
市场的旺盛需求,激发了贫困群众种植坚果的积极性。这种坚果又称昆士兰坚果,原产于澳大利亚亚热带森林,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和丰富的钙、磷、铁以及维生素,享有“坚果之王”之誉。2006年,澳洲坚果大规模进入中国市场,消费量逐年攀升,成为不少家庭的餐桌新宠。
搭上国家退耕还林政策“便车”,两个“五年规划”执行下来,不但永德县成了“中国澳洲坚果之乡”,澳洲坚果也覆盖临沧8县(区)71个乡镇、564个村、17万种植户。据统计,2017年,全市挂果面积26.1万亩,产量1.2万吨,产值6亿元,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5万多户,15万人实现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