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让城市有变化 市民有感受 社会有认同
“以前上个厕所得排长队,现在上厕所方便了,干净又卫生。”今年10月,金堂县北滨路中段上北滨路1号公厕的变化,让每天都在这儿跳舞的大妈大爷们无不点头称赞,厕所外围的仿木制镂空装饰还搭起了休闲长廊,俨然河边的一道风景。
小厕所,大民生。厕所问题不是小事情,它是基本的民生问题,也是重要的文明窗口。从人民群众的生活需求出发,着力改善群众反映最强烈的突出问题,今年以来,金堂县城管局创新探索全力推进“厕所革命”,积小胜为大胜,努力补齐这块影响市民生活品质的短板,让城市有变化、市民有感受、社会有认同。
“大调研”了解群众需求
提档升级市民的如厕环境
金堂县旧城北滨路中段,紧邻北河,拥有近1公里的临河步道、宽大的观景平台及齐备的健身运动设施。每天早晚,或是下午,附近的人们三两成群来到这里健身乘凉,观赏北河美景,享受徐徐和风。然而,公厕却是美中不足之处,“使用面积仅40平方米,就几个蹲位,而且修建之初未设计通风设施,下水管道狭窄,造成公厕异味重、易堵塞,给市民群众带来了极大不便。”金堂县城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大调研”活动中,我们了解到了市民的需求,“小小公厕恰恰是市民获得城市幸福感最简单、最直接的方式。”为彻底改变市民的如厕环境,北滨路1号公厕纳入到了2018年金堂县“厕所革命第一批次改造计划”中。
经过多次研究论证,北滨一号公厕进行原址重建,将公厕面积由原来的40平方米扩大到104平方米,“还聘请了专业的设计公司对该公厕进行设计,设计团队和我们一起多次实地调研、现场论证、反复推敲、分析研讨,最终确定了设计方案。这里休闲的老人居多,所以我们采用川西民居风格。”考虑到公厕临河多风的特点,特意将公厕层高提升到5.5米,前后再配以半高围墙,巧妙形成了天然的通风换气系统。内部设施按照2:3比例对男女厕位进行优化,增设感应开关、无障碍设施等,还专门设置了第三卫生间,体现出对老、幼、病、残、妇等特殊人群的人文关怀。一旁的环卫工人休息房,将在12月底前完成餐桌、沙发、微波炉等设施配置,方便周边环卫工人休息及用餐;同时管理用房专门设计了较大的窗户,方便今后管理用房改造成经营用房,为“以商管厕”试点打好基础。
走进公厕,闻不到一点臭味,整洁美观,环卫工人肖翠英一阵忙碌,“每天高峰期500人/小时,每隔10多分钟就要打扫一次。”肖翠英说,从早上七点多到晚上七八点钟,人流量都较大。因为干净,大家更喜欢在这儿如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