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实施“碧水”战役
对水质有恶化的所属街办实施资金扣缴
对于青羊区14个街道办来说,维护辖区内河道水质的责任将更加重大了。根据青羊区河长制工作安排,该区将对辖区内划定的28个监测点位每月定期开展水质监测,对水质有恶化的所属街办实施资金扣缴。
今年3月29日-30日,青羊区环境监测站的工作人员对全区辖区清水河、摸底河、苏坡支渠等9条主要河渠28个监测点位的水质开展首次监测,这也是该区对各街道办事处所属的水系出入境情况进行的一次全面摸底和排查,此后这项工作就成了他们的“常规动作”。
动态的水质监测数据,为《跨界断面水质超标资金扣缴制度》的严格执行,提供了执行依据,此举将促使属地街办主动履职尽责,切实落实环境保护工作主体责任,促进辖区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对此,环保专业人士表示,为保障“水十条”顺利推进、还市民一江清水,青羊区创新采用经济手段加大水污染防治监督力度的做法值得肯定。
按照青羊区对水污染治理的目标计划,到2017年,青羊区内肖家河大石西路62号对面桥监测断面水质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到2018年,青羊区内南河百花大桥监测断面水质要达到Ⅳ类水质标准;到2020年,青羊区内纳入考核的监测断面水质全部达到考核要求。实施目标:到2020年,全区水网体系基本完善,水系、岸线、通道、绿化“四通”基本形成。到2025年,“宜居水岸、活水成都”的水生态体系基本建成,全区主要江河重点区段堤防达标比例不低于80%,全区重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75%。
为了改善水域环境,提升防洪能力,目前青羊区正在进行汛前河道集中清淤工作,计划4月30日前完成。同期也将完成全区排水管网集中疏淘工作。面对黑臭水体仍存在的严峻现状,该区正在进行摸排工作,按照水环境的治理目标,计划于2017年底基本消除全区黑臭水体。今年3月29日,青羊区环境监测站还首次启用无人机对全区黑臭水体进行排查,借助无人机的高空视野,环境监测人员可以不受时间、空间和地形等条件制约,迅速将无人机飞往河岸的可疑沟渠或难以到达的河道进行调查,然后根据调查情况研究制定可行方案并开展采样监测,为污染源和采样点的精确定位提供了极大帮助,弥补了特殊环境人工发现的不足,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为进一步进行污水收集系统病害治理工作,青羊区2017年将继续推进老旧院落雨污分流改造工作。同时对病害管网检测及治理。根据市级工作部署,拟于2019年前完成全市病害管网的检测与治理,该区共涉及管网370余公里,拟于今年实施府南、光华、东坡等街办80余公里的管网检测与治理。加快提升污水处理能力,加强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确保达标排放,充分发挥污水处理厂的治污效益。强化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新、改、扩建污水处理厂必须达地表水四类标准(总氮除外),现有日处理污水1000吨以上规模的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作,将于2019年前完成。到2020年,全区污水处理率达到98%;加强区内工业集聚区的污水处理设施管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