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接到信息的第一时间,张利超就通过数据平台提供的联系方式与王女士取得联系,及时与其进行沟通,拿出解决方案,从平台信息传送出来,到诉求办结,仅用了不足30分钟时间。
“所有的群众诉求可见了,而且流程扁平化了。”在永丰社区工作已有5个年头的张利超有感而发,在以往,群众诉求反映容易出现的流程繁琐化、难追溯,在“线上线下多元共治”矛盾纠纷预防与化解机制之下,变得扁平化、可问责、易追溯,“任何一个服务,只需要对着我们开通的微信服务平台,或者院落智慧一体机留句话,所有的流程,就已一键进入在线办理流程。”
“121”服务管理工作机制是“线上线下多元共治”矛盾纠纷预防与化解机制的创新“根基”,生长于肖家河的社会民生“土壤”之中,如何让这套体系最大效能地运转,绽放生命力,肖家河街道以做实街道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为支撑,利用线上线下资源和机制的有机融合,形成的矛盾纠纷大调解“二三四”工作模式,则是其探索基层社会治理从“解决问题”到“预防问题”,两字之差背后,肖家河街道“深水区”试水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所绽放的基层创新“新绿”。
据悉,肖家河探索的矛盾纠纷大调解“二三四”工作模式,其核心是着力两个重点(立足在矛盾纠纷的预防产生和调处化解两个方面去着力),构筑三级体系(构建了街道、社区、院落(单位)三级矛盾纠纷调解组织体系),推进四项服务(将政府公共服务、社区自治组织服务、社会组织社会化服务、专业机构专业化服务有机融合),通过两个重点、三级体系、四项服务的联动,推进多元共治下的大调解体系建设,从而有效实现“小事不出院落、大事不出社区、难事不出街道”。
构建基层社会治理与服务体系,其核心不是“建好”而是“用好”。那么,肖家河“线上线下多元共治”矛盾纠纷预防与化解机制,如何让群众“看不见”却能“用得好”?
对此,高新区肖家河街道党工委相关负责人分析,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线上线下多元共治”矛盾纠纷预防与化解机制,最大公约数就是“以人为本”。基于不仅“建好”更“用好”理念,该体系有序运转的背后,有着一套跨平台大数据体系支撑,辖区群众可通过改版升级街道公众微信和设在院落、楼宇的智慧一体机,并整合上级信访、962000、96110热线等系统,实现诉求的跨平台对接交付。通过手机、PC等终端登录,群众可足不出户地随时查询平台诉求办理进度。
啥成效?
实现社会治理创新的“前置一步”
矛盾纠纷总量划出一条逐年下降弧线
3月8日上午10时,肖家河街办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指挥中心。
在现场,秩序井然的大厅内,刚刚收到的永丰社区一则民意诉求,正在进行有序分拨。在指挥中心的电子显示平台上,每个诉求意见都有专属的标注。
“黄色标注是‘待办’,橙色是‘回复’,蓝色是‘审核’,绿色是‘办结’,红色是‘预警’。”所有诉求标注提示平台的背后,是一套行之有效的任务管理效能机制在运转支撑。
为保障民意诉求的及时办结,肖家河“线上线下多元共治”矛盾纠纷预防与化解机制同步创新构建了效能考核机制,通过任务管理机制,以任务分派和跟踪督查实现工作绩效的考核管理。“从我们接到诉求之时,就已进入打开‘计时器’,每个民意诉求,在两个工作日内,都必须处理并回复,超时就会警示。”指挥中心相关负责人分析,去年,通过“线上线下多元共治”矛盾纠纷预防与化解机制,共分解办结了742条各类群众诉求,涵盖噪音扰民、婚姻家庭、物业管理、财产纠纷、邻里关系等领域,真正实现了民意诉求办理“群众喊得答应、我们办得及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