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外打工三万三,回家吃酒荷包干。”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天柱县石洞镇红坪村农民杨爱东说,吃酒席随礼已经成为不少农民的沉重负担,有的农户一年送出去的礼金接近2万元,挣的钱刚刚“够本儿”,有时甚至“入不敷出”。
一些代表分析“变味儿”的原因主要是农民收入确有提高,但攀比之风日盛。“前些年有些人外出打工挣钱多了,回家送礼也就‘加码’了,大家都爱面子,你加我也加,陷入恶性循环。”梁文同说,“最后辛苦打拼挣的钱差不多都送人情了,但人与人之间的情分反而越来越淡了。”
“不好的风气不是一天能扭转,农村的人情世故用强制的法子不好使。”梁文同说,要遏制滥办酒席风,需要发动乡村基层干部、致富带头人、寨老、长者等农村有威望的人的示范作用,持续开展宣传教育工作,逐步带动农村群众树立正确的“人情观”。
记者采访了解到,当下已有部分地区在探索农村滥办酒席的治理办法。例如贵州省普安县尝试以村规民约方式进行规范,即通过召开群众大会或代表大会,将规范酒席办理纳入《村(居)规民约》或《村(居)自治章程》,明确酒席范围、流程、桌数、标准,形成老百姓自己的“规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