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建环保设施“星罗棋布”,治污能力建设得到提升。贵州省住建厅数据显示,目前乌江流域已建成并投运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项目共154座,设计能力116.44万吨/日。其中县城以上的城市建设了64个,建至镇建成投运90个。
记者在贵州省省级挂牌督办磷矿化工企业最为集中的乌江支流洋水河流域看到,河水水质已有改善。开阳县投入1.1亿元用于洋水河流域环境综合整治,8家企业挂牌整改全部完成,并建成污水处理设施15套。从水质监测情况看,污水处理设施运行一年多来,断面监测总磷指标从去年超标上百倍降到目前超标20倍左右,整改成效明显。
——出“重拳”下狠手,严厉打击环境违法企业。贵州省近日公布乌江及重点流域91家环境违法企业处理名单,有的企业因油烟超标排放、违法生产等原因被“省级挂牌督办”;一批企业遭到关闭取缔、停产整顿、罚款等不同程度的处罚。
据贵州省环保厅公布的乌江流域环境专项整治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底,乌江流域关停取缔105家企业,责令停建272家、停产467家,限期整改1524家,立案查处1035起。
——全面实施环境保护河长制,明确地方政府治污管理责任。按照“属地管理、分段责任”的原则,在乌江流域的一二级支流及县城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全面实施河长制,并建立起“省考市、市考县、县考乡”的河长考评机制,通过下达年度目标任务并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向社会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