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到2025年
■力争使野生大熊猫种群数量达到2000只以上
■自然保护区覆盖60%以上的大熊猫栖息地
■圈养种群规模控制在500~600只
成都熊猫基地新一批“萌球”亮相 摄影 谢明刚
目前大熊猫栖息地的状况如何?应该如何看待大熊猫濒危等级的变化?今后大熊猫的保护工作将从哪些方面着力?……昨日,大熊猫保护国际会议在成都市都江堰市召开。来自全球70余家大熊猫行业主管机构、科研保护机构、饲养单位、科研院所以及国际组织的130余名相关负责人、专家、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全球最受关注的野生动物保护旗舰物种——大熊猫的保护问题。
仍然濒危 大熊猫保护等级不能降低
大熊猫保护现状如何?记者从会上了解到,大熊猫栖息地面积呈不断扩大趋势,野生种群数量稳定增长,已经达到1864只,圈养种群数量目前达422只,大熊猫野化培训、放归野外、复壮野外小种群工作有序推进。
由于我国大熊猫的野生种群数量、栖息地等指标的增长,今年9月,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在美国夏威夷正式宣布将大熊猫受威胁程度由“濒危”降为“易危”。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将物种的濒危等级划分为7个等级,由高到低分别为灭绝、野外灭绝、极危、濒危、易危、近危和无危。其中极危、濒危和易危物种又被统称为受威胁物种。
从濒危变为易危,是不是意味着大熊猫不需要持续保护了?国家林业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凤学告诉记者,大熊猫濒危等级的变化从侧面反映了中国大熊猫保护所取得的成效和进步。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大熊猫保护管理依然任重道远,栖息地破碎化、种群基因交流受阻、疾病防控形势严峻、保护管理力量薄弱等种种挑战和不足,依然严重威胁着大熊猫的生存和繁衍。“因此我们认为大熊猫仍然是濒危物种,大熊猫所面临的威胁依然存在,大熊猫保护等级仍不能降低,大熊猫仍需继续加大保护力度。” 陈凤学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