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早在3年前,巴中便借鉴城市廉租房、保障房经验,在全省率先在新村聚居点按照5%-10%的比例配套建设“农村廉租房”,目前已建成1554套,配套农村公益岗位5000多个,近6000名农村特困对象实现安居乐业。
不光是川北,位于川南自贡沿滩区黄市镇群英村的“阳光大院”也引起代表们不停发问,他们的机制又有不同。
阳光大院紧邻群英新村,首期建成8套,每套50平方米,统一的标准化厨卫和沙发、床等生活用品,江明桂等8户群众今年春节前拎包入住。“有7户是单身孤寡,1户是残障群众。”沿滩区区委书记、区长邹天才介绍,建立一年一次民主评议的退出机制,附近葡萄采摘园、花卉苗木基地等用工优先雇用入住贫困户。同时,他们的旧宅基地通过增减挂钩政策变现,建立安居保障基金,用于房屋租金和大病医疗。
作为全国首创,我省已明确在全省布局农村廉租房建设。川南、川北两村的率先探索引发代表热议。渠县县长苟小莉点赞道:“新庙村廉租房建得很有巴山新居特色,让最贫困群众也能住上新房子,这个经验和模式值得我们学习,回去抓紧研究。”
梓潼县县长周琳则认为,农村廉租房模式前期政府投入有些大,后期关键还要通过产业发展,带动群众参与到新居建设中来。“农村廉租房应该首先盘活乡村小学等闲置房,或者优先租赁农户长期无人居住的闲置房,不够了再新建。”一位代表在肯定的同时,也作出了自己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