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坚持县城城市化、城镇特色化、农村社区化,构建“县城首位带动、集镇次级支撑、新村多点突破”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格局。一是县城首位带动。坚持“现代川滇小城、生态宜居家园”的城市发展定位,改造好一座旧城,建设好一座新城,发展商贸物流、金融服务等现代服务业,把县城建成12平方公里、人口达15万以上的川滇特色优美小城市,争创省级卫生县城、省级文明县城。二是集镇次级支撑。加大撤乡并乡建镇力度,确保全县乡镇数目由47个减少到20个左右,推进工业向铅锌镇、姜州镇、淌塘镇等重点区域集中,打造以乌东德镇为中心的沿江生态经济带,以姜州、嘎吉为中心的农业发展区,以铅锌镇、松坪为中心的矿业发展区,以堵格、野租为中心的高寒山区特色农牧业发展区。三是新村多点突破。突出川滇风貌特色,统筹基础设施、产业培育、公共服务和基层政权建设和移民新村建设,产村相融、成片推进新村建设,促进农民向新村和农村新型社区集中,完成新村建设239个,新村建设覆盖率达80%,建设一批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幸福美丽新村。
坚持工业园区化、产业集群化、开发集约化,加快构建“工业园区带动、产业集群支撑、重点企业突破”的新型工业化发展格局。一是工业园区带动。建设会东大桥硫磷化工产业园,力争打造省级成长型产业园。整合优势资源,发展“飞地”经济,共建“两会”有色产业园区,力争到2018年园区实现工业产值120亿元以上。二是产业集群支撑。放大比较优势,做精锌,做大铁,发展铜,开发磷,挖掘钛,做强建材,培育新型能源,打造30亿元级黑色金属产业、磷化工产业,20亿元级铅锌产业,15亿元级铜产业,10亿元级建材产业、钛矿产业、新型能源产业。三是重点企业突破。改造国有企业,做强民营企业,扩大企业规模,提升企业档次,推进企业兼并重组,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做优,培育10亿元以上级企业5个,5亿元以上级企业8个,1亿元以上级企业40个,非公有制经济占GDP的比重达65%以上。
坚持农业产业化、产业基地化、产品品牌化,加快构建“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基地支撑、特色品牌突破”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格局。一是龙头企业带动。壮大三益公司、茧丝绸公司、中天木业、拉玛酒业、西攀阳光等农业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农特产品精深加工,建设以堵格畜牧交易市场、小岔河农副产品加工区为重点的农业特色产业园,强化科技示范区、农产品食品加工区、贸易流通区建设,打造产值达20亿元农特产品加工产业。二是产业基地支撑。发展“三带”经济,在金沙江干热河谷重点建设亚热带果蔬基地、优质蚕茧基地,规划建设水产基地;在二半山区重点建设优质烤烟生产基地、粮食生产基地;在高寒山区重点建设畜产品生产基地、特色林果基地,打造全国烟叶生产一流大县、华山松第一大县、中华块菌第一大县和现代畜牧业发展大县。三是特色品牌突破。按照“生态、绿色、有机、特色”要求,挖掘培育绿色有机农产品,大力发展大凉山特色农产品品牌,不断扩大品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