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三大新兴增长极”与成都平原经济区关系密切。因为成都平原经济区经济总量占全省61.7%,如何更好地担纲新一轮改革发展重任,值得深入研究。省委省政府审定的十二五规划,成都经济区包括成都、德阳、绵阳、乐山、资阳、眉山、遂宁、雅安8个市(简称“1+7”),是引领我省经济发展的核心经济区域,要求按照以下原则发展:“优化一核”,即把核心区成都市发展为以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支撑,城市综合功能完善,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发达大都市区。适度控制中心城区人口总量,提高土地准入条件,限制发展高污染、高耗能产业。“强化两主轴”:强化绵阳—德阳—成都和成都—眉山—乐山两条主轴线的突出地位,使之成为经济区内新兴的城镇发展轴和产业发展带。强化城际间的快速交通,让成德、成简、成仁等多条快速通道与资阳、德阳、眉山等城市快速通道无缝连接,形成更大、更便捷的交通路网。“推动三圈层”:环绕成都这个核心城市,形成以德阳、资阳、眉山3城市组成的二圈层,绵阳、遂宁、雅安、乐山4城市组成的三圈层。圈层之间协同发展,充分利用毗邻核心城市的优势,分担核心区居住、文化教育、基础设施服务等日常功能的疏散,缓解核心城市压力。“培育四带”:即成德绵、成眉乐、成简资和成遂渝经济带。强化经济带内城镇、产业和人口集聚,成为全省范围内有经济活力、有发展潜质和城镇化水平最高的地区。
王东明书记在成都平原经济区考察时强调,当前成都平原经济区正处于一个可以快速发展并有望跻身全国重要经济板块的关键时期,各市要认真审视发展定位,全面把握发展大势,努力在科学发展、转型升级、全面小康、城镇化建设、改革开放五个方面继续走在全省前列,并提出“六个坚持、六个区”的要求:
第一,坚持以产业转型升级为主攻方向,建设现代高端产业的集聚区。产业是区域经济的核心支撑。要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集中力量做大做强汽车整车生产和产业配套,加快推进大数据、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巩固提升在大型发电、新能源、轨道交通、数控机床等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的核心优势。要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抓住机遇、前瞻布局、抢占市场,重点发展北斗卫星导航、物联网、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深入推进服务业改革试点,大力发展旅游经济和文化产业,积极建设西部金融、物流和商贸中心。
第二,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支撑引领,建设创新驱动发展的先导区。成都平原经济区聚集了全省大多数科教人才资源。要通过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健全企业主导研发转化的创新机制,不断提升绵阳科技城的知名度和品牌价值,深入推进军民融合发展,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要加快研究制定培养吸引创新创业人才的激励机制和政策措施,支持天府新区、绵阳科技城等先行先试,大力推广产学研技术联盟,进一步发挥成都平原经济区科研人才众多、科研院所集聚的独特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