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绵阳为鼓励科技创新成立的各类担保、补助资金更起到“雪中送炭”的作用。过去申请专利需要缴纳大约4000元的费用,如果不成功就打了水漂。绵阳通过成立专项资金,解决申请人后顾之忧。去年,绵阳专利申请量达4992件,增长38.6%;授权2846件,增长66.2%。
缺乏资金,是科技型中小企业面临的普遍问题。依托科技与金融结合试点,绵阳探索创新出“专利权质押贷款”、“勿等贷”、“科技宝”、“才升道系列”等适合企业发展的金融服务产品,两年时间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发放科技贷款100多亿元。
“1+N”的效应
位于绵阳科创园区的绵阳生产力促进中心,办公室总是很热闹。“很多科技型中小企业搞科研需要设备,我们就为他们牵线搭桥。”中心主任蒲良驹说。
绵阳有一个公益性科技资源服务平台——绵阳市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平台,聚集了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空气动力中心、西南科技大学等40余家单位,共计1000余台大型科学仪器,涵盖核技术、空气动力、材料、机械等14个领域。蒲良驹介绍,以前,许多科研院所的仪器藏在深闺人未识,“平台建成后,绵阳的科研资源被充分整合,提高了科学仪器使用效率、优化了科技创新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