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商人肖平看来,这样的企业一旦赚完钱就都拿走了,资金根本不会在东莞本地流转。
“即使是本土的企业,前几年赚到钱后也大都投向了房地产、酒店、娱乐等投资效果短平快的行业当中。”林江表示。
林江认为,一直以来东莞都比较缺乏一种能够实现转变、进而产生大品牌企业的现实基础。
一方面,任何一个大品牌的产生,都需要能够达到一定消费层次的群体进行支撑。东莞所谓的1000万人口,其中本地人只有不到200万,绝大多数都是外来务工人员。这些外来务工人员虽然被赋予“新莞人”的称谓,可是他们往往没有户籍且收入偏低,对当地并没有很强的归属感,可以说是在一个借来的城市里面过着借来的生活,很多在这里赚一两年钱就走了,流动性极强。
肖平回忆说,过去十年这里的超市人多得都要拉根红线来分流进入,现在的人比以前少多了。
“虽然现在东莞的户籍政策已经大幅度放开,可是已经显得太迟。”肖平表示,“这也影响到了企业本身的经营发展,很难留住人才。”
东莞市松山湖管委会的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该工业区对人才的吸引在东莞已经算前列,可相对于广州、深圳而言,吸引力还是明显不足,其他一些传统工业区内人才缺口更加严重。
另一方面,多年来东莞在吸引大批外资企业和“新莞人”进驻的过程中,往往是以提供土地作为置换条件的。
这一政策让东莞提早享受了发展的红利,也过早地透支了其土地资源。
据悉,2012年东莞曾签约引进了一大批项目,但由于受土地、资金、环评等因素制约,很多项目尚未真正落地,引进的重大项目中有34个都存在土地指标缺口。
此外,虽然东莞当地汇聚了各式各样的企业,但大多分散于各个镇街当中,除了虎门服装、厚街家具等几个知名产业集群以外,一个外来的采购人员想要进行集中性的对比采购,可以说难上加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