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招工难年年都有,今年可能会更加严重。”张毅告诉法治周末记者,“很多工厂的女工往往白天上白班,晚上就到周边的酒店里去上‘夜班’,今年这样做的人大都不回来了。”
林江教授也称,2008年金融危机过后,东莞的酒店入住率一下子减少很多,加上企业经营又不景气,那几年中便开始有大量的女工由此转入色情产业。
林江分析认为,经历了这么多年的发展,东莞的酒店产业可以说已经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保守估计也要有10%的经济占比,如果算上它对消费品、出租车等行业的间接带动作用,那样数字会更大,将其视为东莞的支柱产业也并不为过。
近段时间,一些金融圈子里还广为传播着一份中国人民银行东莞市中心支行发出的题为《关于对涉及东莞酒店业的信贷资产风险情况进行摸底调查的通知》的文件。
虽然尚无法判断这份文件的真实性,但东莞酒店产业开始走向解体与崩溃边缘已成为了一个不争的事实。
少了这一块收入的东莞,必将面临着更大的发展压力,昔日的“世界工厂”正面临着一场无比严峻的考验。
老去的“世界工厂”
在“性都”的称呼出现以前,东莞“世界工厂”的大名早已广为人知。
不过在林江看来,东莞能够从一个最初的南方小县城,最终获得“世界工厂”的美誉,多少还有点偶然。
1978年,港商在东莞虎门镇创办了全国第一家对外来料加工厂—太平手袋厂。
这可以说是东莞的第一桶金,正是由此开启了后来东莞著名的“三来一补”经济模式。
在这一过程中,东莞独有的先天条件起到了一个至关重要的作用。
东莞市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的工作人员冯杰告诉法治周末记者,东莞不仅在地缘上比较接近香港,而且六分之一的香港人都是曾经的东莞人,这种乡情也使得很多香港人更愿意将资金投放到东莞。
港商的投资开动了东莞前进的马达,随后深圳的转型则让东莞借势扶摇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