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内容设置上,符合新课程的内容结构体系,体现了课程设置的原则与意图。考试内容合理展现了高中数学课程框架,有机结合必修和选修、不同模块和专题内容,恰当体现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不同功能。如对课改后新增内容的考查,难度适中,与《课程标准》和学习现状一致;数列内容仅仅涉及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基础知识,符合《课程标准》的定位。
在考查目标设置和能力要求上,充分反映课改变化,理科偏重于推理论证、抽象思维,文科则侧重于运算求解、形象思维。如立体几何的考查,理科偏重于推理论证和空间想象能力,文科则倾向于基本的位置关系和体积计算,理科19题侧重考查学生掌握线面位置关系的判定、性质和有关角与距离的计算,文科19题侧重考查文科考生掌握线面位置关系的判定与性质、几何体的体积计算;解析几何的考查,理科更加突出解析几何的本质,对曲线与方程、直线与圆锥曲线的关系有较高要求,文科侧重于直线、圆的相关问题。在不同部分的考试内容比例控制上,函数、不等式与导数是共同的重点和主体,理科的立体几何、解析几何部分与课时比例大致相当,而文科的解析几何部分比立体几何部分超出课时比例更多。
在考试性质的体现上,展示了数学测试与评价的方向。如文理科的1至8题、11至13题、16至19题,强调基础,基本概念清晰、基本运算过关的考生都能较好解答;文理科20、21题,学生入手解答并不困难,但要圆满完成解答,则需要较高的数学能力、严密深刻的数学思维和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试卷的整体设计,以体现高考的性质为基础,合理强调区分,科学展现导向功能,鼓励积极、主动、探究式的学习,引导中学数学教学注重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并对学生进行合理、科学的评价,对课程改革的有效实施和深入推进、促进中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内容来源:四川省教育考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