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号地震时我脑中三个念头接连闪过——地震了!震得够厉害!我还要不要起床?!”忙里偷闲与中新社记者聊天时,一位成都赶来芦山参与抗震救援的川籍工作人员拍着大腿苦笑着说,“没办法,住的是高层,想跑也来不及了啊!”
在国人心目中,慵懒、闲适、会享受向来是四川人特有的气质。所谓“少不入川,老不出蜀”,便是这一特质的生动注脚。然而“芦山‘4·20’7.0级强烈地震”发生后,正是这些惯于闲适生活的人们,推倒了麻将桌,叫停了“龙门阵”,告别了茶馆和火锅店,迅速汇成了一股抗震自救的“川军”洪流。他们热情慷慨、淳朴宽容,他们感恩乐观、守望相助,这些身处灾区的四川人用一件件或大或小的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曲催人泪下的抗震战歌。
“感谢来四川帮忙!”21日,成都双流机场,46岁的川籍司机肖大勇握着刚下飞机的中新社记者的手,憨厚地笑着说,“这几天我带你们去震区,具体去哪儿随时吩咐,我保证把你们安全送达。”
肖大勇说到做到,在震区逾一周的采访中,他与记者一道星夜兼程,匆忙行军于芦山、天全两县各个受灾点深入采访。饿了渴了,啃口干粮喝口冷水;困了累了,以车为帐和衣而眠。路遇数次险情,都被经验丰富的肖大勇一一化解。
“你们是才最辛苦的,”他常说,“我们只是尽了一个四川人应尽的本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