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这也是向开展地震预警前进了一大步。”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主任潘怀文研究员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目前提供的地震速报服务距地震预警半分钟内甚至十几秒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但地震科研人员、地震部门将在此基础上不断努力,实现向社会提供更快、更准的地震速报、地震预警等公共服务。
他介绍说,综合区域人口密度、地震台站分布等相关情况,并与国家地震应急预案相匹配,目前,大致是对首都圈及省会城市3级、中东部地区4级、西部地区5级、中国周边地区陆地6级、全球范围7级地震,提供地震速报服务。
由于自动地震速报由计算机系统自动完成,其测定结果往往与人工速报存在精度偏差,因此地震信息发布与传统的单次发布方式有所不同,将采取“自动+正式”两次发布方式。地震发生后首先发布自动速报结果,第一时间向政府和社会提供震中位置、震级等基本信息;待人工速报完成后再发布一次正式速报进行修正,最终参数以正式速报为准。少数情况下计算机系统不能产出自动速报结果时,将只发布正式速报结果。
除“自动+正式”两次发布外,中国正式启用的自动地震速报服务的另一特色,就是应用3套不同技术原理和路径的多路触发式地震监测系统,对第一时间速报的地震基本信息进行互相验证,以尽可能保障速报信息的准确性。
潘怀文指出,地震参数测定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科学计算过程,计算机自动速报及其后的人工速报,其实就是在“快”和“准”之间取舍与平衡,前者提供“八九不离十”的地震基本信息,后者通过人工干预排除不准确因素后,提供相对准确可靠的地震信息,“这方面的变化,也需要社会公众逐步适应并给予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