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正月十四扎‘蛤蟆灯’‘摇嫩竹’送‘蛤蟆瘟’,这样的传统民俗已经有300多年的历史了。”昨天,南充市顺庆区共兴镇场上热闹非凡,镇上家家户户、老老少少都正忙着扎“蛤蟆灯”,“咪娃娃(小孩子)”们则成群结队爬上山“摇嫩竹”。
当晚7时许,四面八方赶来过“蛤蟆节”的近3万人更是将这个共兴场挤得热火朝天,上万人手举“蛤蟆灯”,沿着蜿蜒的镇场老街送“蛤蟆瘟”祈福求平安。
正月十四,共兴镇家家户户都要扎“蛤蟆灯”。
求平安 家家都扎“蛤蟆灯”
“十四夜,送蛤蟆,蛤蟆公,蛤蟆婆,把你蛤蟆送下河”当天中午,整个共兴场都热闹非凡,60多岁的李大爷在自家门前,边唱民谣哄着孙女,边手持绿竹筒扎着“蛤蟆灯”。
华西都市报记者看到,一根绿竹筒的一个竹节被李大爷刨开,刀刨手扎再糊上白纸,用黄泥将白蜡固定其中,短短几分钟这根绿竹筒就变成一盏“蛤蟆灯”,一旁的小孙女眼睛直溜溜地看得目不转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