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求职难:“没有合适的就再等等”
“有没有轻松、工资高、保障好的活儿?”每每听到这样的求职要求,杜丽丽都开玩笑地反问:“你有吗?帮我介绍好了。”杜丽丽告诉记者,相较以往,如今的求职者有了更多的选择权。太早不行,没有休息日不行,时间太长不行,就业的要求越来越具体化。
“没有合适的就再等等”成了求职者的普遍心态。而当记者反问“如果没有合适的怎么办?”他们也回答得十分干脆:“没有,就去别的地方找,工作有的是。”
对此,何家驹毫不掩饰地指出,目前的情况是一方面招工难,一方面就业难,特别是针对一些制造工厂的劳务工,出现了比较矛盾的用工现象。
专家:破解“双难”还需“双努力”
针对这种招工、就业“双难”现象,有专家直言不讳,企业用人观和求职者的择业观相背离是造成劳动力市场供需不平衡的主要原因。解决“两难”问题,不能一蹴而就。用人单位应适当降低门槛、改变用人结构,同时尽量改善用工环境、提高劳动报酬以留住人才。求职者则应端正就业观念、提高劳动技能,寻求最适合自己发展的岗位,而不是挑选最符合自己要求的岗位。
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郭正模认为,缓解目前结构性用工难的有效途径是加大对农民工的技能培训。“过去,企业长期依赖政府为其培养农民工,或者是直接从市场上寻找有经验的工人。”郭正模说,企业来承担技能培训的职责,可以使技能培训更有针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