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中国传统新春佳节亲朋好友难得一聚,话题的焦点却离不开“催”。在催成绩、催工作、催结婚、催生娃的同时,“别人家的孩子”愈发频繁地被提及用以对比,同台竞技下“被催族”感到很“悲催”。
“别人家的孩子挣大钱当老板了,你还打着那份一辈子升不了职的工;别人家的孩子结婚了,你都快成“剩斗士”了;别人家的孩子都生小孩了,你还在家当小孩……”最近微博疯转的漫画《别人家的孩子》引起了“被催族”极大的共鸣。
今年33岁的北京单身白领李晴告诉记者,父母最近打电话就两件事,一是谈对象,二是留长发。还经常加一句,别人家孩子生的娃都会打酱油了,你看你……
除了婚姻,拼学历、换工作、涨工资、生孩子成了“被催族”PK“别人家的孩子”的四大内容,基本都是以“被催族”“悲催”收场。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私企工作的王文说:“家人今年又提起别人家的孩子都考公务员了,让我也换稳定的工作,这样买房子、娶媳妇都容易。”
“被催族”过年被轮番碎碎念,父母也表示很无奈。王文的父母告诉记者,熟人一见面就问孩子挣多少钱,结婚了没,他们也很尴尬,不知道怎么回答。而且做父母的也希望孩子出人头地、生活幸福。
然而,亲朋好友的“刺激催促”并没催出好结果。“我妈一有机会就提‘别人如何’,忍不了我发火了,惹我妈生气,我再哄我妈,哄好了又催,周而复始,快崩溃了!”李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