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城建设新挑战
站在开元大道铁路立交桥上放眼望去,伊滨新区显得有些冷清。与最初的规划蓝图和建设时间表相比,伊滨新区建设的步伐明显放慢了很多,拆迁难度增大、资金压力陡增等因素也为新区未来的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
当地知情人士称,伊滨新区项目建设放缓或也与国务院批复的规划要求有关。2012年国务院批复的《洛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明确表明,“建设用地发展方向,近期重点向北、向西延伸,充实洛南新区,挖掘洛北用地潜力;远期在行政区划调整的前提下,启动伊南地区(即伊滨新区,编者注)建设。”
此外,中央关于党政机关停止新建楼堂馆所和清理办公用房相关规定也让伊滨新区市失去了最重要的集聚要素。按照规划,希望以此带动伊滨新区的发展,但中央禁建楼堂馆所的规定让这一愿望瞬间化为泡影。
记者在洛阳新区行政副中心项目所在地看到,规划区块内目前只有一栋楼矗立在一片荒芜中,再远些的地方则是绿油油的麦田。
据了解,洛阳新区行政副中心项目位于伊滨区伊洛大道以东、开拓大道以西、高铁大道以北、吉庆路以南,于2011年8月正式动工建设。“项目占地面积462.5亩,规划建筑面积约90万平方米,总投资约30亿元,计划用3年时间建成,初步规划进驻市直单位30家。”
洛阳市规划局局长黄清旭曾公开表示,力争在几年时间内,在洛北城区的20多个市直行政单位、168个事业单位,没有特殊情况都要搬迁到新区拓展区,形成市行政副中心。
据当地一位不愿具名的政府官员介绍,洛阳市环保局是其中一个拟搬迁的单位,当时地址都确定好了。“但因为国家出台严控楼堂馆所建设的新规,办公楼搬迁事宜也不再被提起。”
据了解,国务院批复的《洛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也明确要求“完善洛南新行政中心,不再新增大型市级行政办公用地,优化洛北现在行政办公用地”。
同样冷清的还有新区的房地产市场。位于职教大道白塔西街东北的水天伊色小区是为数不多的正在施工的楼盘,但售楼部也冷冷清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