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条高速公路,设计了14套具体路线方案,这在国内非常罕见。”周海涛透露,最后定为候选的14套方案中,大部分不是预先设计出来的,而是讨论中思维碰撞产生的。“专家们来自各地、各领域,地域上的差异,视界上的差异,都会对这一极其复杂的建设项目,带来一定好处。”
对于这条前期研究工作耗时近4年的高速公路,中国工程院院士、路桥工程专家郑皆连表示非常认可。“千万不要压缩设计的时间。工程方案的预算差都是以亿为单位的,只有多比对,数据说话,大量论证,才能最后决定。一定要让设计人员充分比较,选出最优。这就是设计的价值。”
今年6月,《汶川至马尔康高速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工作终于完成,并于近日通过评审。
最险峻
五个“极其复杂”,这样难的工程世界罕见
汶马高速将力争在今年底前全线动工,预计2017年建成通车。事实上,其控制性工程——鹧鸪山隧道已于2011年先期动工。全长不到200公里,却要前后修6年,这是因为建设难度极大。
周海涛告诉记者,中国的高速公路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起步,到现在大体30年。纵观这30年所遇过的地震、地质灾害、气候等问题,在藏区高速公路建设中全部遇到了,所以四川藏区高速公路建设是中国高速公路近30年建设史上遇到难题的大集。
汶马高速“工可报告”里写道:汶马高速地形高差跨度极大,地形陡峻、走廊带狭窄、沟壑纵横,岩性复杂、活动断裂发育、岩体破碎、气候多变、生态脆弱,具有“极其复杂的地形、极其复杂的地质、极其复杂的气候、极其复杂脆弱的生态条件和极其复杂的工程建设”等5个“极其复杂”特点,还有“高山、高原、高速”的“三高”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