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知情人士透露,推介会现场确定10个签约项目,并举行了预申请意向签约仪式。
昨日,温州市国土局一位负责人对《第一财经日报》回应称,如此大手笔的推地一方面是贯彻“上头”增加土地有效供应的要求,同时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我们想让大家知道,温州有这么些土地可以推向市场,如果有市场需求,我们再进行价格评估,进而走招拍挂的程序,因此,推地行为与土地财政关系不大。”
上述知情人士还介绍称,核心还是因为财政收入下降,政府希望增加土地供应、稳定房价预期,在保证楼市量增价稳的同时,提升财政收入。“各地政府一把手都有经营城市、经营土地的概念,尽管面临调控,但土地财政的冲动依然存在。”
资料显示,浙江省上半年全省地方财政收入为1957.45亿元,仅增长4.4%,这远远低于往年20%~30%的增幅。上半年,浙江成交土地481宗,成交额约380亿元,两项指标均出现大幅下滑,其中,温州土地成交额21.18亿,同比大幅下降84%,温州市区甚至出现连续多月无住宅用地成功出让的现象。
温州市财税系统的一位人士透露,上半年到相关部门登记的新办企业数量大幅下降,这反映温州实体经济活力不足。“有些单位的奖金已拖了好久未发,地方财政‘吃紧’迹象明显。”
需要指出的是,也有分析人士认为,不能仅仅从土地财政的角度去考虑地方政府的推地行为。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企业研究中心总经理周建成表示,虽然不排除土地财政的冲动,但地方政府的供地都是有一个明确的计划的。“比如在‘十二五’期间,土地供应是有指标的,指标分配到每一年,要有一个科学合理的分配方式。”
以市场信心唤投资拉动
记者发现,进入下半年,地方政府推地速度和力度都在加强,先有南京一日预公告41幅地块的先例,后有武汉一日土地拍卖“收金”121亿的“壮举”。
显然,不论地方政府集中推地的具体目的何在,可以确定的是,在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房地产市场的投资拉动作用依然被寄予厚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