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按照文件,到2015年,全州五大优势产业人才总量从目前12.85万人发展到22.93万人以上,其中,矿冶产业人才达到3.35万人,绿色特色产业人才达到12.96万人;到2020年,优势产业人才总量发展到29.31万人以上,其中,绿色特色产业人才达到14.62万人。
同时,该州建立了350万元的人才培养开发专项资金,到“十二五”末,每年将多渠道筹措人才开发资金1000万元,专门用于凉山优势资源产业人才和社会事业紧缺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培养和开发。
值得注意的是,在高端人才引进方面,该州结合凉山“6+4”特色优势产业,通过面向海内外引进、面向省内事企业遴选15名左右高层次领军型人才及2个以上团队,并视情况给予300—1000万元的资金支持;对经批准纳入引进和培养范围的高层次领军型人才,政府给予每人50万元的工作生活补助。
冯斌表示,这是凉山人才发展的顶层设计,是今后5至10年全州人才发展的具体措施,着眼点就是解决优势资源产业人才匮乏、高端领军人才紧缺、社会事业(民生工程)人才不足、存量人才亟待提档升级四大问题,为全域凉山全面开发开放、跨越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撑,把凉山建设成为攀西“五类人才高地”。
凉山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和四川省民族类别最多、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地区,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川滇交界处,境内资源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