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而社会保障建设的浪潮,还拍打在赤水河畔的泸州。自2002年以来,泸州始终把完善社保体系作为经济建设的“蓄水池”加以重视。数据显示,2002年泸州市城市低保对象4.88万人,参保人数16.84万人;2011年全市22.59万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增至177.14万人。如今,一个以养老、医疗、失业和最低生活保障等制度为核心的社会保障体系正在泸州成型。
不仅如此,利用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四川也在全国领先。今年8月,我省包括省本级和成都、攀枝花、绵阳、眉山、内江、南充、阿坝、甘孜8个示范城市的劳动保障数据中心通过国家金保工程示范验收,成为金保示范工程,在全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位居前列。
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学有所教……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不仅免除了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更成为我省保障民生,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强大支撑。
二级城市消费购买力的攀升,只是全省二级城市经济发展的冰山一角。不难想象,今后的全省经济版图中,包括德阳、绵阳、宜宾、凉山、乐山、泸州……在内的20市州,将与成都共舞,一同上演一出“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建设”的好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