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阿坝州是我省藏族、羌族等多民族融合居住地,既有牧区,又有农区,还有工业区,经济欠发达,人口高度分散,全州总人口88万,幅员面积8.42万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仅为每平方公里10人左右,是全省人口最少的市州之一。在如此广阔的土地上,阿坝如何推进“两化”互动发展?日前,阿坝州委常委谷运龙接受本报记者采访并给出了答案。他认为,推进阿坝州“两化”互动,必须因地制宜,走一条差异化的具有民族特色的两化互动发展之路。
谷运龙是羌族人,生在阿坝州茂县,曾担任汶川县长、县委书记,并主管全州经济工作,对阿坝十分了解。他说,差异化推进阿坝“两化互动”是因为,民族地区有许多特殊性,受限于地理、自然环境和不同发展阶段,阿坝必须走一条适合民族地区,并迥异德阳等平原地区和资阳等丘陵地区的两化发展路子;同时,由于阿坝面积广阔,既有牧区,又有农区,还有工业区,因此阿坝的两化互动不能一刀切,必须因地制宜。
工业化催生城镇化,城镇化承载工业化。作为我省重要的生态保护区的阿坝州,选择什么样的产业来支撑城镇化进程极需要智慧。对此,谷运龙认为,发展工业,仍在城镇化发展中起到引领作用,但工业化在不同发展阶段要选择适合州情的不同路径。
“以前阿坝工业卖木头(伐木产业),后来卖石头(矿产)和水头(水电),现在阿坝工业在布局上实现了向‘多点并进’的转变,在结构上实现了‘水电+高载能’向‘新型工业+循环工业’的转变,在方式上实现了传统、粗放向现代、精细的提升,做到了在搬迁中升级、在集聚中增效、在共建中跨越,走出了一条具有阿坝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