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400-633-4033
加查108岁老人索朗卓玛一家三代人脱贫记
2019-09-24 15:59:40  |  新华网  |  李键 刘洪明

藏东南的山区小县加查,又迎来一个丰收年。108岁的热果村村民索朗卓玛,摸着自家种出的一袋袋青稞,脸上露出了笑容。

作为西藏最年长的老人之一,索朗卓玛见证了“世界屋脊”百年风雨。从呱呱坠地,她就以农奴的身份历经半个世纪的波折和苦难;民主改革那一刻,她有了做梦都想拥有的土地、房屋和牛羊,摆脱了被剥削、被压迫的生活;改革开放后,身患残疾的女儿次仁宗巴接过全家治穷致富梦想的接力棒,三代人过上小康生活。

在苦难岁月中迎来曙光

在索朗卓玛看来,她的前半生是一片灰暗,看不到生活的希望。

西藏民谚称:“生命虽由父母所生,身体却为官家占有。”那时,占西藏人口不足5%的三大领主及其代理人占有绝大部分生产资料;占西藏人口95%的农奴和奴隶则一无所有,处境悲惨。索朗卓玛就生在这样的农奴制社会。

作为农奴的后代,索朗卓玛15岁那年,按照惯例为农奴主干活。在被剥削压迫的环境里,索朗卓玛煎熬了47个春秋。父母和哥哥在长期的过度劳累和剥削下很早离世,只剩下她孤苦伶仃一人。

民主改革让索朗卓玛看到了希望,家里分到了7亩地、两间屋和十几只牛羊。索朗卓玛清晰记得,农奴们分得土地后,高兴地跳起锅庄,有的甚至睡在地里。当年,索朗卓玛生了儿子次仁旺杰;51岁时,她生下了女儿次仁宗巴,藏语意为“长寿丰厚”,寄托着一家人的希望与祝福。

苦尽甘来,创伤却不幸降临这个家庭。次仁旺杰先天聋哑,而且体弱多病;次仁宗巴六岁患上了小儿麻痹症,后经治疗才能勉强走路,但左腿终身残疾,只好辍学回家。

命运的劫数似乎还未停止,后来孩子的父亲日益病重,索朗卓玛视力不断下降乃至完全失明,日子过得仍是暗淡。

然而,社会制度的优越性,让次仁宗巴重新振作起精神,接过全家的重担。她说:“我觉得自己只是走路不方便,还有双手,还能拿得动农具,也能做手工活,一定能养活家人。”

本文共2页 12
更多关于【脱贫】的新闻
[下篇文章] 北京市人力社保局征集猎头为30个紧缺人才岗“寻人”
[上篇文章] 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茶文化体验馆发宜宾“邀请函”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联系 | 加盟合作 | 联系我们
西南网络旗下网站,西南在线。
Copyright © 2006-2020 swol.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南网络SWNIC.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