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速快跑。去年,四川省委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专项小组将56项改革事项“钉”在各牵头部门头上,并明确参与部门职责。目前,56项改革事项已全部启动,其中已完成16项。试点城市绿线管控、各功能区建立产业准入制度、省级环保督察、省级碳交易开市等改革事项,更是全国率先。省林业厅相关负责人认为,一道道改革措施,形成了一条条制度红线,牢牢守住了四川生态文明的家底。
2017年,四川省将围绕增绿和治污,不断改善人居环境,减少污染物排放。
城乡绿化提质增效。预计全省将完成营造林1000万亩,治理巩固沙化土地10万亩。扩大生态护林员队伍,强化对已造林管护,启动低产林改造项目,提升森林生态稳定性。抓住春季造林的有利时机,启动包括成都平原区等在内的四大森林城市群建设试点,提升城市绿地覆盖率和人均绿地面积。
加快建设重大项目,“啃”下污染防治“硬骨头”。去年开工的骨干工程将基本完工,新增治理投资500亿元左右。发布“四川省环境污染防治‘三大战役’攻坚方案”,对各排污行为持续亮剑。开展土壤污染环境风险点排查,初步搭建土壤环境治理监测网络,重点整治各地遗留的尾矿、危险固体废物堆放场等。年底前,除甘孜州、阿坝州和凉山州外,其余18市的城镇污水处理厂全覆盖。全面建立河长制,细化大气污染区域联防联治方案。
以建立市场化污染防治体系为目标,用好各类投融资模式,消除市场力量和社会资本参与“三大战役”的阻碍。完成国有林场改革事项,启动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农业综合水价和水权交易试点,推行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