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400-633-4033
全国首例重组并购中介人内幕交易案背后的三重悬疑
2016-05-27 17:30:46  |  四川在线  |  刘宏顺 唐伟荐

悬疑二:

“中间人”是否为“内幕知情人”?

权威部门认定破解身份难题

张某的身份很快被警方查明,他原是成都体育学院教师,上世纪90年代下海从事证券业务并参与上市公司并购业务,“像‘串串’一样撮合卖‘壳’和买‘壳’公司,然后收取佣金”。

“串串”撮合公司重组,其行为本身并不犯法,但利用手中掌握的内幕信息进行交易,就违法。

何一川介绍,“串串”从不同证券公司保荐代表人手上获知企业上市要“买壳”“卖壳”的意愿,从中牵线搭桥。但按照行业规矩,“串串”在信息传递中,保荐代表人透露给他们的只有公司市值、股价等基础信息,不会透露公司的名字。一旦“卖壳”和“买壳”的保荐代表人碰上头后,中间人就自动退出。

为调查取证,警方封存了双方企业保荐代表人的电脑,但扫描后,警方并未在双方与张某的往来邮件中发现山东这家上市公司名字。而且进一步调查中,令警方纳闷的是,在股票停牌前,张某已将股票全部抛出,为此还亏了两万余元。

更为棘手的是,当时,检察院对张某“内幕知情人”的身份并不认同。

“由于是全国第一例,没有现成判例,检察院对张某泄露的信息是否会对公司重组造成重大利好的认定非常审慎,最后根据国家相关法规,专门将此情形提请中国证监会作出认定。”何一川介绍,2015年2月,中国证监会做出张某属于内幕敏感人,并在内幕敏感期购买了股票的认定。

基于该认定,公安机关对张某采取刑事拘留强制措施,并拘传周某到案接受询问;对张某及10个关联账户上600万元资金进行冻结,对周某3个账户上2000余万元资金进行冻结。

2015年3月,经省检察院批准,公安机关正式对张某执行逮捕。

本文共4页 1234
更多关于【内幕交易】的新闻
[下篇文章] 五粮液非公开发行募资23亿元 ​唐桥、刘中国等高层将参与员工持股计划
[上篇文章] 四川建成一批生态宜居特色镇 绿水青山收获金山银山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联系 | 加盟合作 | 联系我们
西南网络旗下网站,西南在线。
Copyright © 2006-2020 swol.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南网络SWNIC.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