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问题导向 梳理痛点“处方”
《年度报告》已是第二年发布,这次有哪些创新?“今年从选题到内容的编写更加专业化,用事实说话、数据说话,对四川法治建设的大量案例进行详实调研。”田禾说。
翻开370多页的《年度报告》,内容分为总报告和专题研究、区域法治、民族法治、司法改革等五部分,从人大制度、法治政府、社会法治、民族法治等方面全面总结了四川法治探索的成效。
其中,由省社会科学院法学所编写的总报告《四川省2015年法治发展现状与前瞻》,概括了2015年全面推进依法治省、加快建设法治四川的总体情况。“我们组成8人课题组,专门对依法治省8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调查研究,采用了实地调查、调阅资料、座谈交流、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总报告课题组负责人透露,总结经验的同时也没有忽略问题,在总报告最后一部分,对四川法治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并提出了前瞻意见。
比如,在推进社会法制长效机制方面,总结了三个主要问题:个别地方社会法治工作不够深入,动真碰硬的督查推动落实做得不够;少数地方还没有把法治作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核心内容。对此开出“药方”:着眼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需要,加快构建社会治理体制、社会治理结构、社会治理体系,全面提升现代治理能力;依法解决社会治理突出问题,针对生产安全、交通安全、食品药品安全、环境保护等难点问题,完善问题发现机制和预警应急预案,建立问题清单和整治台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