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用电“最后一公里”难题
正值汛期的脚木足河水流湍急,泛黄的河水卷着浪花急流而下。沿河而上,汽车沿着盘山路行驶,尽管是水泥路面,坡度大且窄的道路还是让人害怕。汽车缓慢行驶了半个小时,终于在山顶一块缓坡停下来。缓坡上,几名电力工人正在紧张施工。炙热的太阳将变压器上的瓷瓶烤得发烫,他们额头和脸上也渗满了汗珠。这是一条正在施工的10kv线路,该线路将供3户居民使用。
离施工工地大约300米的地方,66岁的石高让(音)老人正靠在3楼屋顶晒太阳。沿着窄仄的楼梯往上,我们终于上到了老人所在的阳台。老人告诉我们,他就是在这个屋子出生的。这所房子,不知道是他祖上那代人修建的,总之是传到他这一代了。由于他腿脚不方便,除了能在家附近做点农活以外,家里的事情都是老婆在处理。现在他老了,孩子们都长大了,老婆在马尔康的女儿家给她带孩子,自己则在家里带孙子。“由于没有电,好多人都搬到山下去住了,我老头子一个,也没有钱去修房子,现在还住在老屋里。”石高让告诉我们,他在这里生活了六十多年,一直没有电。他指着家旁边的一根木头杆子说,早些年也曾有过电,但是没有用多久就断了。原因是电压太低,负荷跟不上。“刚开始是经常停电,后来干脆不来电了。当时的供电所也来修了好多回,但是真没有办法。”
石高让告诉我们,听说要通电的这一两个月以来,他一直让儿子去村上问什么时候可以通电。自己因为不能行走,每天都在屋顶,看着电线杆运上来了,杆子立起来了,线路接通了,每一次进展,都感到十分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