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从泸州市经信委获悉,该市规划的20个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已全部建成投用。同时,泸州市发明的、专门安装在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上的“快速充电电源”已于日前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了发明专利权,这意味着泸州在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方面也有了自己的“话语权”。
按照汽车用途和充电站用时的不同,目前,泸州市新能源公交车使用直流充电桩充电,新能源私家车则主要使用交流充电桩。泸州市发明的这种“快速充电电源”主要用在直流充电桩上,电池容量小的汽车,快充可在半小时内完成,如果车辆电瓶大,一般6个小时就可充满,充满电后,汽车可跑上200多公里。
泸州投用的20个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全是本土制造,目前可进行刷卡消费充电。
针对不同类型新能源汽车,泸州市今后将采取不同方式配置充电设施:公交车采取在线路首末站点集中建设充电设施的模式;出租车采取“分散慢充、快充辅助、网络布局”的方式配套建设基础设施;公务车按照“一车一桩”的方式规划建设交流充电桩;邮政车、物流车、环卫车,按照车桩1:1的比例配备直流充电机;私人用车采用自有停车场充电桩、社会公用交流充电桩、直流充电机综合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