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评?前期规划是核心
“农村建设一直是我们工作的重点,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我们更重视前期规划,以规划为核心引领接下来的工作。”刘正海表示,多年工作经验表明,农村建设中规划环节较为薄弱,往往缺路修路、缺房建房、资金分配不均,各项设施没有配套起来。而做好规划,可以让乡村在住房、绿化、基础设施、经济发展等方面相互支撑、相辅相成。
为期3天的评审会期间,每个示范村对自身规划进行20分钟阐述,评审组提出意见和建议。评审内容划分细致,示范村村庄建设规划包括村庄定位、村庄特色、生态环境、文脉、规划目标等;建设规划包括村庄结构、建筑布局、交通组织、绿地景观、工程管线等;技术经济看方案是否具有可行性,能否指导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的发展需要等;重视项目的创新性,能否通过规划建设对当地及周边起到示范、辐射、带动作用;重视项目设计亮点,内容涵盖布局、规划主题、功能分区、村容村貌与周边资源环境协调程度等。评审得84分以上的为“好”,70-84分为“较好”,两个档次将获得优先预拨启动资金;得分在60-69分的,限制整改达标后给予下拨;60分以下者,需全面修改达标后再行下拨。
“评审严格细致,不搞一刀切,规划必须突出亮点、突出示范作用。规划做得不好,则资金暂缓或少拨。”记者注意到,不少村子的评审意见上被严格写上“重做”。美丽乡村建设,从源头上就必须做好规划引领。
怎么建?特色与发展并举
“美丽乡村建设,要注意协调好城乡一体化和保留乡土特色之间的关系,在文明素质、生产方式、公共服务方面要向城市学习,但在环境、风情方面要保留乡村的特点。”刘正海说,在这个工作中,规划显得尤为重要,只有规划做得实在,才能提高美丽乡村实施的可行性,才能提前做好应对工作。“例如房屋的建设,我们可以建得古香古色或是绿色清幽,不一定非得钢筋混凝土。但房屋里面的设施要齐全,房屋周围的绿化、公厕、文化活动室都要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