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
并非所有民企都适合做银行
民营银行也并非被民企一致看好。知名企业家史玉柱就表示,除了互联网银行外,现在去发起民营银行,意义不大。因为即将新批的民营银行都不是全牌照银行,业务范围被控制得很窄,此银行非彼银行。史玉柱目前持有包括民生和华夏银行等多家银行股权,且均为前十大股东。他还表示,新银行需要经历3-5年的亏损,净资产会大幅缩水。另外,银行的关键是团队,新办银行的核心团队至少需要三年的磨合才有战斗力。万达集团的王健林也公开表示,不会涉足民营银行。
“民营银行,看上去很美,但传统的制造业企业要办好银行,难度还是很大的。大家比较关注的苏宁、阿里巴巴,他们办民营银行是有客户端或者渠道等优势,他们本来就在做一些类金融的东西,缺的是一块牌照,所以他们比较适合办银行。”一位银行业界人士说。他还表示,从小额贷款公司的经营情况来看,目前小贷公司转制银行的渠道还不是很畅通。
还有专家坦言,并不是所有的民企都适合做银行,做了银行后,企业不一定赚钱。
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民企要做银行,要有足够的商业信誉和控制风险的能力,最好能找到合适的特定服务对象,形成自己的特色业务、差异性服务,否则会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劣势。
延伸阅读
民营银行拿什么赚钱
近年来,“银行暴利”等言论屡屡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相比非金融领域,金融业的投资回报率优势明显,成为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的原因之一。但随着利率市场化的迅速推进,银行业“躺着挣钱”时代已经过去。民营资本想通过设立银行来“淘金”挑战重重。2013年三季报数据显示,16家上市银行前三季度净利润为9183.78亿元,同比增长13%。上市银行利润增速已低于A股上市公司平均水平。而在2012年,16家上市银行中还有6家的净利润增幅超过30%。
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表示,现在的市场环境残酷,在激烈竞争之下,民营银行赚钱并不容易。“民营银行需要错位竞争,如果你能办出特色,你就能生存,否则失败的概率比较大。”
温州中小企业促进会会长周德文认为,民营银行不能重走传统商业银行的老路,它的服务对象应该是中小微企业及“三农”等,银行规模一定不能大,而且应走区域性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