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申请了12项发明专利,已经通过3项。”王墩说,该地震预警技术包括从监测、预警信息生成到发布与接收应用,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是中国唯一通过省部级科技成果鉴定的地震预警技术,预警信息发布手段包括手机、电脑、广播电视、微博、专用接收终端等。
小知识
地震预警靠时间差
“地震预测很难,但预警并不难,因为电波比地震波快。”王墩说,从开始研究到北川电视预警系统正式启动,历时五年,投入2700多万元。“之前有很多次试验,包括汶川的都是试验阶段,这是第一次正式应用。”
“地震预警就是在地震发生后,灾难还未到来前发出警告,为了缩短反应时间、判断时间,减少人员伤害和交通、燃气管线、化工厂、核工厂等重点工程的次生灾害。”王暾说,目前最快地震发生后7.0秒就能发出预警信息,预测地震波达到时间和灾难程度,其中到达时间的误差是正负2秒以内,7到10分钟就可以绘制地震烈度速报图。
“震级误差比较大,一般为0.4级到0.8级,这也是世界难题。”王暾说,目前自己的团队有52人,2013年最大目标就是扩大台网和提高技术,“争取将地震发生到预警的时间从7.0秒提高到6.0秒。”
新闻链接
日本“3.11”地震预警 震后25.8秒发布
日本 “3.11”大地震中,日本气象厅的地震预警系统在震后25.8秒即向公众发布了第一条预警信息,居住在首都东京地区的民众接到预警立即逃出户外避难,约1分钟后才感觉到地震波的强大震动;而核电站、城市轨道交通和高速公路等重点工程,随着收到的地震预警信息自动关闭,减少了地震引发的次生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