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400-633-4033
西藏老人朗东·多吉卓嘎致力藏医药资料收集整理:“10年远远不够”
2020-02-23 15:20:06  |  中国新闻网  |  赵朗

作为中国一项重要的出版规划项目,新一批的《中国藏医药影印古籍珍本》正在陆续出版,这让朗东·多吉卓嘎非常欣慰。农历春节前,她每天来往于家、学校与出版社之间,这位60多岁的老人来不及享受退休生活,仍在致力于藏医药古籍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西藏藏医药大学原图书馆馆长朗东·多吉卓嘎毕业于西藏大学,1969年参加工作。自1989年西藏藏医药大学(原西藏藏医学院)创立以来,便在图书馆工作,1993年,她担任图书馆馆长直至退休。

她思考,作为中国唯一独立设置的藏医药高等学府,是否应打造世界最齐全的藏医药及天文历算信息库?很快,提议被学校采纳,在2010年成立了藏医药与天文历算古籍文献整理中心课题小组。

作为小组的核心成员,朗东·多吉卓嘎自此走上了收集藏医药及天文历算古籍的道路。

“古籍出版最重要的是保持原始性、真实性。”她提出,采用影印方式出版古籍。

布达拉宫是西藏保存古籍最多的地方之一,对朗东·多吉卓嘎来说,收集并不容易,“保护级别高,跑了很多次文化、文物部门才把手续协调下来。”

每天早上8点,朗东·多吉卓嘎和团队去布达拉宫取古籍,记录张数、分管领导签字,经过三道手续后,他们将古籍带回学校,并在布达拉宫工作人员的全程监督下完成扫描。

“下午4点之前,核对好数量送回布达拉宫。”朗东·多吉卓嘎说,每天如是,一直持续了一年六个月。

2014年,30册《中国藏医药影印古籍珍本》出版面世。她清晰记得,这一批出版古籍约有5.23万叶古籍,字数达到2700万字,其中90%的古籍来源于布达拉宫。

在布达拉宫收集出版的古籍中,孤本、善本占到整体的80%,年代最早可追溯到公元1000年。她认为,学术、艺术、文物价值不可估量。

从50多岁奔波到60多岁,10年间,朗东·多吉卓嘎记不清去了多少高海拔的寺庙、乡村、牧区。

她说,2011年夏天,她和同事一行四人前往西藏最西部的阿里地区寻找古籍,得知在普兰县科迦寺的老藏医手中保存了不少,通过多次沟通,对方终于同意扫描。

“当时普兰县停电,我们用自带的柴油机发电,从晚上7点一直扫描到深夜2点。”

朗东·多吉卓嘎表示,这不是条件最差的,很多地方车子到不了,他们便骑马前行。

除了西藏,她也未曾放弃去内地寻找,到过北京、上海、甘肃、青海等地的很多寺庙、藏学研究机构。2016年前,她两次坐车前往四川雀儿山的一座寺庙,收集《四部医典》。沿途盘山路,老人一路坚持下来。

如今,老人从中国各地收集了12个不同版本的《四部医典》,已列入她的出版计划中。

“对这项事业,10年仍远远不够。”朗东·多吉卓嘎来说,中国及海外还有很多藏医药古籍待收集。她期望,有生之年能看到西藏藏医药大学成为世界藏医药资料最全的资料库,也希望年轻人能加入收集整理古籍的队伍。

中新社拉萨2月23日电 题:西藏老人致力藏医药资料收集整理:“10年远远不够”

作者 赵朗

本文共1页 1
更多关于【藏医药】的新闻
[下篇文章] 西藏连续24天无新增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或疑似病例
[上篇文章] 青海18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全部治愈出院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联系 | 加盟合作 | 联系我们
西南网络旗下网站,西南在线。
Copyright © 2006-2020 swol.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南网络SWNIC.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