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在线

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易地扶贫搬迁村的春耕故事

2021-03-19 15:07:20 | 来源:新华网 | 作者:顾玲、白玛央措

3月,黄河岸边生机盎然,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众多村庄村民进入春耕备耕。

30岁的当顺乡东果村村民夏吾索南和妻子在县城打工,他俩特地请了5天假回家耕地。“自从搬出大山,打工方便了,回家耕地、播种也不耽误。”夏吾索南开着拖拉机,在地里来回穿梭。

过去,东果村很多村民住在海拔3000多米的山尖上,水源却在山沟里。“每天清晨5点,大家就要动身,小心翼翼地驮水,因为木桶在地上稍微一磕碰就会开裂,还得回家重新取桶。”夏吾索南说,以前村民们面临吃水难、行路难、上学难等诸多困难。

2019年1月,东果村45户共156名农牧民在易地扶贫搬迁中,从山上统一安置到黄河岸边。当顺乡党委书记夏吾太说,对祖祖辈辈靠种地吃饭的村民来说,没有几块耕地总不安心,为了让村民们搬得出、稳得住,当地政府将120亩荒地平整后,按平均每人8分地的标准分配到搬迁户。

搬迁下山、定居河岸后,灌溉是村民们遇到的第一个难题。

“以前山上都是旱地,山里人哪懂得灌溉,更别说按地形调整水流方向了。”74岁村民拉龙想起前两年春耕时的情形,忍不住笑起来。“地势高低不平,我们总弄不明白什么时候该疏通渠道,什么时候该把水堵住,导致刚筑起的田埂很快被冲垮。有时水无法引进地里,大家手忙脚乱,田地里到处是泥。”

“搬下山的村民和新开垦的田地一样,都需要适应。”拉龙说,驻村干部知道如何布置水流路线,他们穿着雨靴、拿着铁锨,和大家一起下地,手把手地教。

经过两年多的帮扶,如今东果村村民的灌溉技术大有长进。这几天春耕,村民们忙着灌溉,拉龙一有空还会去隔壁村讨教灌溉方法。他用食指在地上画出几道线路,介绍新学到的灌溉技巧。

东果村的地里,一股股清流带着小浪花,浸润着田地,滋养出希望。

过去在山上,村民们耕地全靠骡子、牛、马,一亩地要花费一天甚至更长时间;如今靠拖拉机,一户人家的地,1小时就能耕完。从田间地头走出来的村民们,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来发展特色产业。

近年来,东果村大力培育特色产业,搬迁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挣钱。“原住址4000多亩草场上的畜牧业合作社、300亩地上的种植业合作社,还有现在安置点的经济林、采摘园以及农家乐,解决了群众搬迁后的后顾之忧。”夏吾太说,这些特色产业,切合乡村振兴实际,满足了村民参与多样化产业的发展需求。

记者看到,村里灌溉水池已蓄满水,梯田不远处,东果村小学主体已经建设完成。

夏吾索南说,他和妻子完成春耕后就会回到县城继续打工,每月收入近万元;脱贫户德巴打算在小院里发展民宿,用自家种的水果和蔬菜招待游客;拉龙盼着村里小学开学后,让大女儿把文具店开到村里,一家人团聚。

新华社西宁3月18日电题:黄河岸边春来早——易地扶贫搬迁村的春耕故事

新华社记者顾玲、白玛央措


[编辑:西南在线]
 社会百态
  • 成都高新区桂溪街道法治志愿服务联盟成立
  • 未带停车卡遭小区保安拦下 荣县一男子带人围殴保安被拘
  • 兄妹协议:哥哥赡养母亲并继承遗产 法院:协议无效
  • 云南首个妇幼控烟干预项目结题 惠及4万余人
  • 男子被控诈骗逾亿元 法院一审判无罪
  • 最年长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走了
  • 几枚一角面额硬币掉在超市地面之后
  • 佛山电台花生节:世界最大的花生拼图创世界纪录
  • 下篇文章:那曲市比如县19日14时11分发生6.1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上篇文章:感受贵州易地扶贫搬迁精彩“后半篇”:挪穷窝、搬新家、展新颜
    大数据时代专业互联网服务商-成都域满天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西南网络swnic.om
    联播西南
    即时商讯
    • 热烈祝贺泸州农商银行开业
    • 热烈祝贺玉溪市商业银行昆明曙光支行成立
    • 热烈祝贺内江农商银行开业
    大千世界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联系 | 加盟合作 | 本网招聘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西南在线 版权所有Copyright © 2009-2018 www.swol.com.cn-西南在线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SWNIC.com西南网络